公司動態(tài)
黃山,悠遠綿長,吐故納新,氤氳繚繞,令人神往。她恰如羞 澀的女神,掩映在夕照中,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徽派文化影響一代代的 生息。浦溪河水從黃山北麓留下,一路蜿蜒向東,滋潤兩岸,在白墻 墨瓦間穿行,無聲無息。
中國銀行 ,一家古老又嶄新的銀行 ,在踽踽前行中把握中國經(jīng) 濟流動的進程。某總行培訓中心位于安徽省黃山市,緊鄰浦溪河東側,占地 面積 98462.67 平方米,項目總建筑面積約 58812 平方米,其中地上 建筑面積約 50670 平方米,地下建筑面積(包括人防工程、水庫、水 泵等部門設備用房)約 8142 平方米,主要用于培訓中心工作,并兼 顧總行培訓、大型會議、高層研討、員工獎勵休假、總分行對外業(yè)務 接待等功能。
圖 1 余輝中的培訓中心 自然與人工融合的完美畫面
項目建設歷時 6 年方見雄姿展現(xiàn),在漫長的建設歷程中,中國 銀行的建設者們不忘初心,始終秉持自然與人工斧鑿的完美融合,將 可再生能源環(huán)保生態(tài)的理念貫徹其中,達到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。
園區(qū)建設對于建筑節(jié)能的要求近乎完美和苛刻,為使全區(qū)達到 全面低碳化的目標,對環(huán)境零排放,引導采用如下的若干技術:建筑 圍護節(jié)能技術(屋頂墻體保溫、外遮陽、 LOW-E 中空玻璃、節(jié)能門 窗、雨水回用、自然采光通風等);機電節(jié)能技術(采用地表湖水與 地表水鉆井結合的水源熱泵技術、大溫差變頻供水技術、全面水力平 衡技術、綜合能源管控平臺技術);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(屋頂集中 式太陽能熱水利用、水源熱泵、余熱回收冷凝熱)。
圖 2 諸多的綜合節(jié)能技術與建筑的完美融合
園區(qū)的冷熱源站采用了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站形式,沒有燃燒,更無排放,采用地表湖水與地表水鉆井結合的水源熱泵形式,大溫差變頻供水,全面水力平衡,通過綜合能源管控平臺進行全自動化的控制,夏季運行更能回收多余的冷凝排熱,充分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。
系統(tǒng)設計非常簡潔,采用兩臺麥克維爾 WPS490.2 CFFST-B1774KW(500 冷噸)的螺桿式水源熱泵機組滿足全年基本冷熱運行,采 用一臺麥克維爾 WPS490.2 CFFHR-B 1758KW(500 冷噸)的熱回收螺 桿式水源熱泵機組滿足調峰運行,該臺機組同時還具備了全熱回收冷 凝熱的功能,最高可以提供 55 度衛(wèi)生熱水補充泳池及其他用熱要求。
圖 3 麥克維爾小鋼炮 WPS 螺桿式水源熱泵機組
浦溪河兩岸的地表水極為豐富,為了更好的利用自然的能量, 在園區(qū)周邊巧妙布局了 16 口取水井,這些取水井同時也是回灌井。 采用 11 度大溫差變頻供水,水系統(tǒng)設計也盡量達到全面平衡。
系統(tǒng)同時還巧妙的利用了浦溪河水自然的流勢在景觀湖中蓄起 取水池,直接采集地表湖水通過 4 臺阿法拉伐換熱器提供給機組使用, 最終滿足水源熱泵的汲取能源量。
圖 4 園區(qū)全面平衡的取水平面管路
開式閉式系統(tǒng),冷熱環(huán)路切換,補熱系統(tǒng)對接 ,富有生命的水包 含著能量在建設者安排的管路中有機的運行跳動。只存在能量的轉換, 不再有工質的交流,既保護了水源,用完的水僅僅是溫度微小的變化 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,這一切都離不開世界頂級熱交換品牌阿法拉 伐的貢獻。
圖 5 為園區(qū)高效取熱的 M15 阿法拉伐板式換熱器
寒暑冬來,一晃已經(jīng)過去六個年頭,跟進項目全流程下來,也有 了諸多的感悟和體會,面對類似的可再生綜合能源站設計應用,總體 有如下的幾點體會:
1.事先要做好水溫水質水量調研以及總體技術路線確定。
2.對取水方式、取水泵站的選址與管路做好必要的規(guī)劃,需要做結 合地下管線的調查。
3.系統(tǒng)負荷確定,機組的容量選擇與類型匹配(結合空調系統(tǒng)負荷)
4、水質利用的過濾凈化方案應具備可靠性和經(jīng)濟性。
5、取排水方案及尾水的排放方案(符合當?shù)睾退畡詹块T的的政策法 規(guī))
6、漲落潮、枯水季節(jié)、取水高差和距離對項目可行性的影響
7、熱回收技術應用的可行性及優(yōu)化實施方案
8、變頻技術、臺數(shù)優(yōu)化控制技術、機組調節(jié)技術的匹配應用
9、冬夏季節(jié)的保證率分析,調峰方案和極端氣象年的應對措施
10、室外輸配管網(wǎng)的保溫設置及損耗控制
本項目成功交付,是值得慶祝的 ,當茅臺余醇四溢時,雖然帶著 些許淡淡的憂傷,可是想起六年來的收獲,還是獲益良多的,就讓這 些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浦溪河邊吧。